索 引 号  1442453032/cgj/2025-0000083  发布机构  临沂市城市管理局
 存放位置   公开日期  2025-04-30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对市二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250129号建议的答复

对市二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250129号建议的答复

2025-04-30   作者: 点击数:  

尊敬的王文茹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建议》收悉,首先,感谢您对城市防汛工作的关注和提出的宝贵意见。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由于受短时高强度暴雨等极端天气影响,城区不同程度出现内涝现象,对居民出行造成影响和部分财产损失。为此,我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讲话指示批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常委会关于城市内涝防治的安排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将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多措并举,加快补齐城市内涝防治短板,完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汛安全保障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系统治理。全面实施城市内涝积水综合整治,持续实施城市排水管渠泵站改造提升工程、行泄调蓄建设工程、源头减排工程、信息化建设与应急处置工程,统筹新老城区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综合采用自然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建立“源头减排、管网畅排、泵站强排、河湖蓄排、信息控排、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截至目前,排水防涝能力显著提升,内涝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主城区重点道路小时降雨40毫米不积水,严重影响生活秩序的易涝积水点基本消除,超标准降雨条件下少积水、退水快,总体消除防治标准内的城市内涝现象。

二是规划统筹,完善体系。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和流域综合规划,统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建设,统筹海绵城市、城市更新、防洪排涝、排水防涝等规划,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水文气象特征和城市规模等因素,科学确定治理策略和建设任务,统筹城市防洪和内涝治理,坚持防御外洪与治理内涝并重,统筹安全、资源、环境综合治理,不断完善防洪排涝体系,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应急管理水平。

三是全面治理,突出重点。坚持薄弱环节补短板与整体能力提升相结合,以老城区、立交下穿等积水问题严重区域为重点,以雨污分流改造为契机,全面推进工程建设,加快补齐排水防涝设施短板。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发布了《关于做好2025年老旧小区改造和“十五五”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区要“积极推进雨污分流改造”。2024年我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对231个小区实施了供水改造,共改造供水管网273118米;对375个小区实施了排水改造,共改造排水管网266764米,含改造前已实现雨污分流的小区在内,有483个小区实现了雨污分流。

四是因地制宜,多措并举。聚焦打通城乡内外双循环,按照“外分内疏、空间均衡、一河一策、综合施治”策略,完善流域性河道行洪体系。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系统治面、精准治点,完善“小区-管网-河道”的排涝体系,畅通城区排水内循环。

五是政府主导,社会共治。压实各级政府主体责任,明晰各方职责,加强协调联动,形成多部门合作、多专业协同、各方面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做好资金保障,发挥资金效益,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和专业化运营管理。

六是全面推进全面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城区排水防涝能力。分轻重、分片区逐步改造合流市政排水管网。结合城市更新、住宅小区改造,雨污混错接整治,逐步实现建筑小区、排水单元雨污分流,让雨污水各行其道,总体提升排水防涝能力。

七是加强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建设。针对排水设施欠账大、标准低、隐患多等问题,逐步系统推进体系建设,构建大型排涝通道。如我市对八一路、通达路、临西九路、五洲湖、武汉路、机场等片区实施大型排涝通道工程,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骨架排水结构。近期实施陷泥河片区内涝治理、北园片区管网提升、兰山老城区排水管网修复等工程,新建2座9万方的调蓄池,雨污水管网约24公里,整体提升片区内涝积水和城区水环境。

八是提升基层决策权利,夯实防汛责任,提高市、区、街、居“四级联动”实效。建立市统筹、区调度、街道决策、社区主战的防汛机制。将决策权交于基层,避免层层请示、层层等待,给一线基层防汛力量充分的决策权,让最前沿,最靠近现场的人来指挥“战斗”,提高基层单位的实战能力。

九是制定极端强降雨情况下的防汛应急预案。针对极端强降雨、短时强降雨频发对城市运行造成的危害,制定极端强降雨情况下的防汛应急预案,详细明确各区、属地街道、社区村居、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

十是“一点一策”谋划实施城市排水防涝工程建设。市级对2024年汛期梳理出的31处内涝积水点动态清零。按照打通“内外双循环”的思路,河道实施李公河、小埠东东干渠、陷泥河、内涝治理工程,道路实施开源路、育才西路、王庄路等泵站管网工程,整体提升排水防涝能力。

十一是提升智慧排水防涝平台,提高内涝防治的精准性和时效性。通过改造拓展原有业务场景、建设城市内涝预报模型、构建监管驾驶舱、加密基础感知设备等,有效提升排水现代化管理水平,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十二是打造多元化防汛队伍,提高快速反应及应急处突能力。按照“属地为主、多级保障、专业应急”的原则组建城市防汛队伍,根据需要调动应急、消防、军分区、武警等专业力量,动员社会专业救援组织参与防汛抢险,加强应急处突演练,制定应急调用预案、流程,确保真正拉的出、用得上。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城市内涝防治的安排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持续推进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作,为居民营造更便利、更舒适的生活环境,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完善和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支持和参与,希望您一如既往地支持城市管理工作。

临沂市城市管理局

2025年4月30日

建议承办分管领导:宗方才;承办责任人:曹光磊,联系电话:18053968623。

抄送:市人大代工委

  
上一条:对市二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250120号建议的答复
下一条:对市二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250142号建议的答复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临沂市城市管理局 鲁ICP备2025158251号 网站标识码:3713000046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北京路29号 电话:0539-8132208 6372000

鲁公网安备 37130202371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