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城市管理局锚定“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聚焦深化“为民管城”,系统推动精细管理、为民服务、队伍建设“三个新跃升”,城市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国加强城市管理统筹协调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现场会、全省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工作现场会在临沂召开,公园绿地工作多次得到中央和省市媒体报道,城管执法队伍建设、城乡清洁等经验获省厅推广。
(一)公园绿地精美管理实现新跃升。推进省级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实施绿化惠民和精致管理行动,做好“增绿、串绿、透绿、管绿”四篇文章,打造“城园一体、山水相映、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全年新增口袋公园452个。中心城区绿地一级养护面积提升至50%、市直管提升至80%。实施“露营滨河、静享绿色”公园绿地开放共享,85处、503万平方米敞开空间,有力满足群众亲近自然需求。增设花境70余处3.4万平方米,打造花街22条、花墙1.5万米,城市绿地景观效果全面提升。全省园林绿化行业第二届花境职业技能竞赛在临沂举办,临沂荣获优秀组织奖、综合类一等奖、设计类一等奖、施工类一等奖;赛事结束后,举办地河湾公园被精心养护保留下来,成为临沂人民家门口“永不落幕的园林盛会”。编发园林环卫规划、建设、管理、考核等细则、标准10余部,推动形成城乡园林环卫一体化管理“临沂模式”。
(二)环境卫生精致管理实现新跃升。强化保洁冲洗,全市城市主次干道深度保洁率达到73%,中心城区达到83%,较2022年年底分别提高了5个、13个百分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中心城区居民小区共建设垃圾分类屋34个,智能一体机527个,垃圾分类亭4365个,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垃圾收处水平稳步提升,中心城区共焚烧处理生活垃圾97.95万吨,累计发电3.38亿千瓦时;绿化垃圾无害化处理7841.59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87.5%。扎实开展全市城市公共厕所提标便民行动,新建公厕93座,提升改造20座。
(三)市政运行精益管理实现新跃升。全市35座污水处理厂安全平稳运转,城市道路整体完好率保持“优”级,照明亮灯率保持99%以上。实施污水处理厂设施工艺改造5座,完成提标改造25万吨,累计提标改造率达到51.5%。全市累计排查市政污水管网2843.78公里,排查率100%;完成兰山老城区管网清淤检测780公里和王庄路排水工程。推进“井盖革命”三年行动,更换三防井盖3750套,修复沉降、破损等病害7400余处。新增公共机动车泊位5465个。新增共享单车站点40处,优化调整690处,统一监管定点还车项目被评为2023年“全国两轮公共交通行业低碳创新奖”。增配强排泵车3台、达到26台,实现县区移动排涝泵车全覆盖;在线监测水雨情点440余处,有效应对9次强降雨和台风“杜苏芮”。
(四)市容秩序精心管理实现新跃升。实施活跃便民经济“十百千万”工程,对占道经营等实行审慎包容监管和疏导规范管理,打造10+特色商业街,100+便民摊点群,1000+便民服务点,带动10万人以上灵活就业。已累计打造特色商业街46个、便民摊点群207个、便民服务点1458个、容纳商户3万余户。
(五)智慧城市精准管理实现新跃升。“运管服”平台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建成并通过验收,平台搭建特色应用场景34个,2023年围绕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市政公用等主责主业,立案派遣问题945251件,处置率98%以上。加大“临沂城管市民通”APP推广使用力度,注册用户近10万个。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聚焦上级表扬、领导肯定、群众点赞、全省前三、全国闻名“五个指标”,争资金、出亮点、提服务、创品牌、促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管理质效,奋力创造更多标志性的现代化成果,努力让城市管理成为临沂“走在前 进位次 提水平”的一面鲜明旗帜。
(一)公园绿地提质加量。立体建绿。完成高铁站、京沪高速出入口2处标志性雕塑建设;新增口袋公园311处,其中中心城区131处、各县180处;突出“公园+”“+公园”,增加中心城区停车位1万个以上;市级新建沂河河湾公园段绿道,各县区新建绿道10公里以上,增加面积10亩以上的片林至少4处,实施立体绿化项目至少1处。科学管绿。深化精致管理,中心城区一级养护面积提升至65%,市直管提升至87%。探索社会化管理,“一人一园”选聘口袋公园“市民园长”,“一园一师”试点高校园林师“科研+管理”,开展城管志愿者季度巡查确保养护效果。全民享绿。以市文化中心、市博物馆、市大剧院、市科技馆为示范点,深入推进拆墙透绿、融绿共享;持续开放公园绿地,保持开放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开展最美公园绿地、市民喜爱的高品质绿色空间等系列评选。
(二)环卫整洁提标扩面。垃圾分类。聚焦“基层治理”,不断扩大垃圾分类覆盖范围,40%的镇街建成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聚焦“市场运作”,加快生活垃圾分类分拣中心建设使用,提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聚焦“习惯养成”,加强分类宣传教育,推动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0%以上、参与率达到90%以上、自主投放准确率达到90%以上。厕所革命。增加24小时开放公厕100座,持续提升24小时开放公厕比例。新建中心城区公厕50座,为2025年前完成新建150座公厕任务打好基础。建成中心城区公厕管理智慧查询体系,提供便捷查询服务。道路焕颜。提升城市道路车行道机械化清扫联合作业率至50%以上,确保全市城市主次干道深度保洁率提高到75%、中心城区到85%。
(三)市政服务提档升级。完善排水系统治涝。实施聚才六路、启阳路积水点治理以及兰山老城区3个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和调蓄池建设。优化设施工艺治污。完成市二污、沂水、临沭等5座污水处理厂(合计规模29万吨/日)设施工艺改造,提升提标改造率17.7个百分点,达到69%,提前1年、超出9个百分点完成省定任务。配套提升污泥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动新增污泥日处置能力200-300吨。改造学圈步道治堵。提升改造三十五中、朴园小学、齐鲁园小学等12所学校周边护学步道,增加学生通行空间和家长候学空间。提升基础设施品质。加快建设路桥、排水、照明、隧道等市政设施智慧管理系统,实现“病害上报、任务派遣、过程处置、竣工结算”的全流程在线管控。
(四)智慧管理提速进位。理顺机制。加快完善“一委一办一平台”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市城管委统筹决策、市城管委办公室协调落实、城市运管服平台保障支持作用,指导各县完成城市运管服平台建设、验收,推动市县两级平台联网运行。丰富功能。围绕智慧停车、园林环卫一体化、城市生命线监测等城市管理热点难点盲点,加快信息系统适配,拓展城市运管服平台特色应用场景,加大“临沂城管市民通”APP推广使用力度,提高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优化考核。健全综合协调、综合考核工作机制,出台全市城市管理效能评价办法及实施细则,强化运管服平台数据分析应用,常态化开展城市管理效能评价,力争测评进入全省前5名。
(五)为民服务提优增效。深化“强优提”建强执法队伍。健全“专业能力提升、综合指挥调度、执法监管信用、问题常态纠治”“四个体系”,推动“制度规范、人员管理、装备管理、执法流程”“四个统一”。强化“四个一”提升市容市貌。升级“十百千万”工程,疏堵结合、严宽相济抓好“四个一”:对特色商业街区进行一轮提档升级,对便民摊点群进行一轮强化自治,对便民服务点布局进行一轮优化调整,编制一张便民摊点服务电子地图。细化“进社区”推进上门服务。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打造“城管为民服务+”,丰富载体功能,增建“人民城市驿站”,拓展“五彩城管”宣讲,为市民提供贴心暖心舒心的优质服务。固化“联帮服”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主动帮办”理念,重点与餐饮经营单位进行“联帮服”,解决经营中遇到的户外广告设置、餐饮油烟治理、污水排放、餐厨垃圾处置等困难。量化“热线·首发”增进群众满意。加强“首发”数据运用,逐月分析研判,提前自查自纠,突出“一次办好”“未诉先办”,开展市容秩序提升等“沾边就办 为民管城”百件实事系列活动,深入推进“两降一升”“保5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