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城市道路路名牌设置技术导则(试行)
1 总 则
1.0.1 为进一步规范临沂市城市道路路名牌的标示及式样、选用、设置、安装,制定本技术导则。
1.0.2 本技术导则适用于临沂市城市道路路名牌的制作、安装和养护管理。
1.0.3 本技术导则坚持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环境协调的原则,为行人提供明确、醒目的标示信息。
1.0.4 路名牌设置除应符合本技术导则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0.5 本技术导则由临沂市城市管理局负责管理和解释,由临沂市城市道路管理处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2 编制依据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16
《地名 标志》GB17733-2008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
《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GJJ37-201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7
《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13912-2002
《临沂市地名管理办法》临政发〔2004〕73号
3 基本规定
3.0.1 路名牌为市政道路附属设施,是标示道路名称的地名标牌,主要标示道路名称、走向指示等内容。
3.0.2 路名牌由预埋件、立杆、连接件和牌面等组成。一般设在主、次干道交叉路口,帮助行人以及过往车辆识别路名和方向。
4 路名牌的式样及选用
4.1 类型及尺寸
4.1.1 路名牌分为A型、B型、C型三种类型,其中:
1 A型:牌面宽度为1500mm、高度为450mm、厚度为65mm。牌面上部尺寸为300mm,用于标示汉字路名和走向;下部尺寸为150mm,用于标示拼音路名和英文道路走向。牌底距离地面净高2450mm,整体高度为2900mm。
2 B型:牌面宽度为1350mm、高度为400mm、厚度为45mm。牌面上部尺寸为270mm,下部尺寸为130mm,标示内容与A型路名牌相同。牌底距离地面净高2400mm,整体高度为2800mm。
3 C型:牌面宽度为1200mm、高度为360mm、厚度为45mm。牌面上部尺寸为240mm,下部尺寸为120mm,标示内容与A型路名牌相同。牌底距离地面净高2300mm,整体高度为2660mm。
4.2 牌面颜色及字体
4.2.1 路名牌牌面颜色应符合下列标准:
1 东西走向道路(包括东西向斜街)牌面上部路名为蓝底白字,南北走向道路(包括南北向斜街)牌面上部路名为绿底白字。
2 牌面下部拼音路名和英文道路走向为白底黑字。
4.2.2 路名牌牌面字体应符合下列标准:
1 牌面上部汉字路名、方向的字体为黑体,字母和数字的字体为Arial体。
2 牌面下部拼音路名、英文道路走向的字体为Arial体。
3 英文道路走向“东”“西”“南”“北”分别用英文简写“E”“W”“S”“N”表示。
4 牌面字体高度应符合表4.2.2-1的标准。
表4.2.2-1 路名牌版面字体高度
类型 |
路名汉字高度(mm) |
方向指示汉字高度(mm) |
字母高度 (mm) |
3字路名 |
4字路名 |
5字路名 |
A型 |
200 |
180 |
160 |
80 |
70 |
B型 |
190 |
170 |
150 |
80 |
70 |
C型 |
160 |
150 |
140 |
75 |
65 |
5 牌面字体宽度及间距应符合表4.2.2-2的标准。
表4.2.2-2 路名牌版面字体宽度及间距
类型 |
路名汉字宽度(mm) |
路名汉字间距(mm) |
方向指示汉字宽度(mm) |
3字 路名 |
4字 路名 |
5字 路名 |
3字 路名 |
4字路名 |
5字路名 |
A型 |
200 |
180 |
160 |
130 |
80 |
50 |
80 |
B型 |
190 |
170 |
150 |
100 |
60 |
35 |
80 |
C型 |
160 |
150 |
140 |
70 |
40 |
25 |
75 |
4.3 材料使用标准
4.3.1 路名牌整体设计使用寿命应不小于10年,材料基本性能应符合《地名 标志》GB17733-2008要求。
4.3.2 路名牌的牌面材料应符合下列标准:
1 采用铝合金牌面,厚度不得小于1.5mm,表面平整度不得大于3mm/m;牌面应具备足够的抗冲击性,在10kg·cm的冲击强度下不破损。
2 牌面粘贴三类反光膜,反光膜的附着力、最小逆反射系数及印刷后各种颜色的色品坐标和亮度因数应符合《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要求。
4.3.3 路名牌的连接件材料应符合下列标准:
1 连接件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必须能传递牌面不小于160kg/m2的风荷载。
2 立杆上端倒三角式装饰托盘以铝合金铸造,中间为蒙山沂水地标浮雕,两侧为祥云图案。
3 立杆下端以正方形法兰底盘与基础连接,底盘尺寸为300×300mm,厚度8mm;地埋螺栓孔径20mm,间距200mm。
4.3.4 路名牌的立杆材料应符合下列标准:
1 立杆的材料选用φ89×4mm热镀锌钢管。
2 镀锌锌量局部厚度应大于55μm,平均厚度应大于70μm。
4.4 路名牌的选用
4.4.1 一般情况下,路名牌根据车道数分类设置:
1 不少于6个车道(含非机动车道)的道路,选用A型路名牌(包含交叉路口)。
2 3-5个车道(含非机动车道)的道路,选用B型路名牌(包含交叉路口)。
3 2个及以下车道的道路(或背街小巷)选用C型路名牌。
4.4.2 特色景区/街区可结合所处区域的特色进行针对性设计,但须经道路权属单位审核批准,方可安装。
4.4.3 窗口区域路名牌可结合信息提示牌或导示牌整合设计,但地理信息须经有关专业部门审核,样式尺寸须经道路权属单位审核批准,方可安装。
5 路名牌的设置及安装
5.1 设置
5.1.1 路名牌应根据周边环境,结合道路结构、交通状况、周边绿化及设施等,设置在行人、车辆最易看见的位置,牌面应不被遮挡。
5.1.2 路名牌宜设置在道路交叉口人行道转角圆弧与直线的切点处。
5.1.3 有下列情形时应适当增加或减少路名牌的设置:
1 路段长度大于300m时,应适当增设路名牌。车道宽度大于40m或路中建有高架道路时两侧均需增设;车道宽度小于或等于40m的道路宜单侧增设,东西方向道路增设在道路北侧,南北方向道路增设在道路东侧。
2 三岔路口的直行道路顶端应设置路名牌,但若距相邻的路名牌距离小于75m时不再设置路名牌。
5.2 安装
5.2.1 路名牌基础预埋件材料性能不得低于Q235A标准,底座连接详见图5.2.1。
图5.2.1 底座连接立面图(单位:mm)
5.2.2 路名牌的基础应符合下列标准:
1 基础尺寸不小于500×500×500mm,强度不低于C25。
2 基础中心位置距路缘石内侧300mm,基础顶面低于路缘石顶面200mm。
3 设置完毕后应按原样恢复人行道路面。
4 基础尺寸见图5.2.2-1和图5.2.2-2。
图5.2.2-1 基础平面图(单位:mm)
图5.2.2-2 基础立面图(单位:mm)
5.2.3 路名牌的安装应符合下列标准:
1 应设置牢固,构件完好无缺损。
2 牌底距离地面净高应符合要求,立杆安装应垂直于水平面。
3 牌面平行于道路中心线。
6 验收标准
6.0.1 路名牌应符合下列标准:
1 构件应符合《地名 标志》GB17733-2008中“5.7 基本性能”的相关要求。
2 立杆垂直度应不大于4mm/m。立杆镀锌厚度应符合本技术导则“4.3 材料使用标准”的相关要求,且立杆内外表面应有完整层,不得有未镀锌的黑斑和气泡存在,外表面光滑,无明显粗糙面及锌瘤。
3 牌面允许尺寸偏差见表6.0.1。
表6.0.1 尺寸允许偏差表
项目 |
检验项目 |
单位 |
允许偏差 |
尺寸偏差 |
长度 |
mm |
±2 |
宽度 |
mm |
±2 |
厚度 |
mm |
±3 |
平整度 |
mm |
≤1 |
垂直度 |
mm |
≤2 |
4 牌面应符合本技术导则“4.3 材料使用标准”的相关要求。
5 人行道恢复后应符合《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16的相关验收标准。
7 路名牌的维护管理
7.0.1 路名牌由所属道路权属单位实施日常维护管理。
7.0.2 日常维护应符合下列标准:
1 构件完好无缺损,表面无污渍、锈渍及小广告等。
2 立杆不得松动、弯曲、倾斜,牌面始终平行于道路中心线。
3 牌面反光膜不得起跷、褪色及存在划痕、凹痕等现象。字体始终保持完整清晰。
4 立杆不得挂载附着物。
附录
A型路名牌式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