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让南京的城市管理井井有条,规范化和制度化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让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南京在城市管理方面有哪些先进经验?11月21日-22日,全国省级城管局长会议在南京召开,研讨城市管理执法制度建设,交流规范文明执法经验。21日上午,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城管局长一行,走进南京市城管局以及基层执法队伍一线,实地观摩规范化执法流程、精细化执法成效等。会上,住建部向全国推广城管“南京经验”。
队伍规范化软硬件也要过硬
昨天上午8点半,鼓楼区高家酒馆路边建成不久的院子让人眼前一亮。如今,这里是鼓楼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华侨路中队新办公点。中队长周波向记者坦言,中队以前的办公地点非常拥挤,76个人的办公室才150平方米,不仅来办事的人不方便,中队的执法车辆也常常无处停放。
随着南京从机构设置、标志标识、台账目录、内务管理、装备标准方面入手开展城管队伍规范化建设以来,截至去年底,南京全市11个大队、110个基层中队都达到队伍规范化建设标准。今年10月,《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更是通过专家评审,成为南京地方标准。
硬件有了保障,软件也得过硬。市城管执法总队总队长赵桂飞介绍,为了解决市、区、街道三级指挥沟通不畅的问题,总队历经9个月技术研发、多次实战试用,于2018年7月起投用了“精靓系统”,该系统以北斗/GPS 定位、4G图传、电子网格等技术,实现城管巡查执法电子化,并具备执法管理扁平、调度精准,执法行为全程记录、自动留存,全面共享信息、研判数据等功能。目前,系统已覆盖全市城管执法队伍,可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执法精准指挥,更好地服务城市、服务市民。
执法透明化有“基准”参考
当天,与会人员还来到浦口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观摩执法。城市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如果没有标准可以参考,事情处理起来难免会引起扯皮。为此,南京城管对照100余部法律法规,完成城管执法队伍权力事项梳理后,结合日常工作实际,根据违法者主观恶意、违法性质、危害程度和案值等,制定“自由裁量权基准”。
该基准根据法律法规的变化、实际执法情况及时调整,今年的版本包括市容、广告、城市照明、环卫、渣土、园林绿化、停车、市政、规划、排水共10类234项城管行政处罚事项。“自由裁量权基准”的推出,让执法人员有了更为客观公正的参考,执法人员只需将案件现场情况录入系统,罚不罚、罚多少,系统自动会出结果,最大程度避免了人为干预。而该系统全程留痕,既优化办案流程、提高办案质量,也降低了廉政风险。
记者了解到,今年10月,住建部在全国推广南京城管自由裁量规范化工作。
及时干预抚慰队员受伤的心灵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至2017年9月,南京各区(园区)共发生城管执法遭暴力抗法大小事件共计369起,其中2017年为61起。5年前,南京一名城管执法队员走在大街上,突然被早点摊女摊主无故连扇6个耳光。身高1.8米的执法队员,强忍着硬是没有还手。谈到这件事,赵桂飞至今仍感到愧疚,“一线城管队员承担的压力、受到的委屈太大了,队员们受气是家常便饭。”
如何化解这个问题,抚慰队员们受伤的心灵,不因为受气无处发泄而影响日后的工作?为此,南京城管加强了执法队伍的心理建设。早在2016年,南京就成立了全国首家“城管执法队伍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开设执法心理健康课,提供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南京城管部门还与高校合作,编写15万字的《行政执法心理管控手册》,梳理29种常见情况的处置办法,提升执法人员情绪管理能力和现场执法技巧。很多城管队员把其中的知识点运用到一线执法实践中。此外,城管部门还组建了心理干预的队伍和进行心理干预的实践,并在部分区建立了“心理健康辅导室”。
心理干预实施以后,一线执法人员不仅有了畅通的情绪纾解渠道,还提升了执法艺术、执法效能。在多措并举的规范化建设之后,涉及南京城管执法的投诉举报逐年减少,群众诉求办理水平连续34个月排名全市前三。(东方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