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印发。这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配套文件,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路线图”,对于开启中国城市发展新航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城镇常住人口已达7.7亿。未来城市形态和居民生活将如何改变,是关涉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意见》准确把握当前阶段城市发展的脉搏,直击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在城市规划、特色风貌、建筑水平、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均有覆盖,在污水处理、交通拥堵、垃圾治理等关注热点均有着墨。尽管在个别问题上舆论还有不尽理解之处,但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就给予了积极回应,传递了决策信息和谋划愿景,充分表明中央对城市科学发展是有宏观安排和战略定力的。
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飞速推进,“城市病”俨然成为一个热词。建筑风格贪大求洋,城市用地盲目扩张,交通拥堵久拖未决,大范围雾霾频频袭扰等问题叠加,成为全社会热议的民生话题。城市人口规模与车辆保有量大幅增长,“城市病”日益蔓延,治理压力持续加码,影响着城市居民生活的幸福感与获得感。这里头,城市建设过于随意,城市规划朝令夕改,未能从长远、全局的角度统筹考量,是一大因素。同时,不容回避的是,人们以往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与现代城市生活已不完全适宜。以《意见》印发为契机,逐步革新我们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认识,实为大势所趋。
城市发展本身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应当看到,当下我们的城市所面临的种种不适与烦恼,是不同发展阶段交织所带来的问题。我们用三十多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二三百年的道路,许多问题会在短时间内压缩式集中涌现。特别是当旧有的生活习惯遭遇新的时代需求,或大或小的纠结甚至阵痛难以避免。那些两难、多难问题,大多都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终都要靠进一步的改革发展来解决,寄望毕其功于一役不可能。但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从当下着手,从现在做起,抓规划、抓治理、抓城市的长远发展,让城市发展时时与国情对接,跟现实对表。
城市,是为了让大家生活更美好。消化问题需要时间,破除积弊需要过程,但这并非意味着无可作为,更不意味着能够拖延塞责。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大问题上,各级党委政府要拿出攻坚克难的勇气,拿出敢于担当的精神,自觉按照《意见》要求统筹城市发展。而作为政策的最终惠及者,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也要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从自己力所能及之事做起,为城市的更好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来源:2016年02月26日北京日报 田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