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新加坡12月21日电(记者包雪琳) 谈及新加坡,人们往往会用“花园城市”这个词,因为其城市功能分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然而,这个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的岛国却一直面临地少人多的挑战,新加坡赢得“花园城市”的美誉与其科学的城市规划密不可分。
由于国土面积小,新加坡对规划非常重视,形成了一套多层次的规划体系。新加坡市区重建局是统筹城市规划的政府机构,会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协调其他政府部门,收集公众意见,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
新加坡的规划体系分为概念规划、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三个层级。概念规划立足未来40年至50年的发展目标,对国家发展愿景、人口规模、城市功能布局等做出战略性安排,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总体规划立足未来10年至15年的发展目标,把概念规划转化为明晰每一个地块用途的整体方案。具体实施方案则是针对市镇、交通、公园等项目的专项规划,对土地使用做出细致安排。
制定规划后,新加坡会定期评估规划方案,以确保方案与时俱进、符合发展需求。概念规划最早制定于1971年,每10年评估一次。根据最近一次概念规划,预计新加坡的人口规模到2030年达到650万至690万,并依此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早在1958年,独立前的新加坡就引入了总体规划,每五年评估一次,每一个地块的用途、容积率等管制要求、开发范例都会明确写进总体规划,经国会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
目前,新加坡的城市功能布局已形成如下格局:市中心滨海湾一带为国际性经济、金融、商业和旅游中心,而居民住宅区、高科技研发中心和基本无污染的轻型工业则沿交通干线分布,工业集中分布在西部,环境污染风险高的火力发电、石油化工等设施布局在离岛地区,机场设在东北部,国防设施布局在西北部自然生态区。
在2014年最新总体规划中,住房、交通、经济发展、休闲、身份认同及公共空间成为六大关键词,如何优化民众的居住环境、方便民众出行成为政府制定相应政策的重要考量。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2014年国庆群众大会的演讲中表示:“要把新加坡打造为我们最美好的家园,靠的不光是有效的城市管理或运用更多科技,而是要让新加坡的每个角落,成为优越的居住环境。”
关于具体实施方案,比较有特色的案例是公园与水体规划,也被称为“绿与蓝的规划”,这项规划对新加坡建设“花园城市”具有重要作用。一些具体举措包括,把绿地配套作为规划的强制要件纳入项目建设设计,推进“立体绿化”,在楼顶、楼面开展绿化建设等。例如裕廊本来是一片沼泽地,新加坡把这个地块规划为工业市镇,在这里建设工厂。随着裕廊的不断发展,新加坡政府表示将进一步优化布局,规划绿意盎然的湖畔区。
除制定立足长远的多层级规划,新加坡还通过严格的规划许可制度,保障规划顺利执行。规划方案的制定需要经过专业团队提出规划草案、广泛征求意见、国会审议、公开发布四项流程,规划方案核准通过后具有法律效力,很难再有变动。这也是新加坡几次概念规划基本方向保持一致、能依据发展需求不断完善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