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城管执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多方面。但城市管理,始于规划。若从这个角度审视当前国内的城管执法现状,从事建筑业的全国政协委员、澳门万邦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彬成或许是最有发言权的。在参加全国政协第40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前夕,王彬成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在王彬成看来,城管执法目前遇到的问题,成因复杂,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还是作为城市管理顶层设计的城市规划工作,远远滞后于城市建设的发展速度,失去了前瞻性的指导作用。
“城市规划设计应当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使市民既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又能充分享受便捷的生活条件。”为此,王彬成建议借鉴国外的经验,在充分尊重市民权益和意愿的前提下,在城市建设之初,合理规划一些跳蚤市场、周日市场、黄昏市场等,让一些农户和城市生活困难群体有地方出售自己生产的农产品或手工艺品,缓解生活压力。
除了练好上述城市自身的“内功”外,还应从外部为城市管理减压。“比如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发展经营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业,同时创新农产品销售模式,以直销等方式让农产品直接从产地运往宾馆、餐厅等终端消费群。这样一来,不但可以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还能让农民就地谋生,避免大量涌入城市加大城管执法难度。”
对于新城,这样的“内外兼修”或许并不难,但老城区又该如何缓解城管执法的压力?对此,王彬成建议“洋为中用”,多学学国外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因老城区在规划设计方面的硬伤,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其实并不值得提倡。国外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采取的措施是疏散老城区的人口,把老城区作为人文旅游景点加以保护和利用,这样既有利于城市的管理,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一座城市的文脉。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除了从上述城市硬件入手解决城管执法难题外,王彬成认为,还应从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入手,加深对当前城管执法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将市民素质教育寓于执法工作中,将执法作为逐步提升市民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全国各地涌现出了很多大小不一的城市,很多历史名城又新兴了很多新的城区。工业化的进程大量征用了农村土地,失地农民涌入城市务工,成为建设城市、发展工业的重要力量。庞大的务工大军,并不会一下子适应城市的生活,其中一部分仍居住在城乡接合部的棚户区,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城中村”现象。这些区域还处于建设期,工程车、农用车穿梭其中,尘土飞扬、交通堵塞、占道泊车、随街摆卖、违章建筑等“城市病”集中出现,最终都让城管执法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
王彬成表示,国外的城市都是经过几十年或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逐渐建立起来并形成特定的城市文化素养的。反观我国一些市镇,虽然历史悠久,但绝大部分都是改革开放后急速建设起来的。很多居民都是刚从农村转到城市来居住,需要经过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才能适应城市生活。因此,必须从小开始,从学校的教育开始,才能培养出市民行为标准。国外很多国家,从小学就开设《公民》课,从小培养公民意识,从而从整体上形成一种遵纪守法的氛围。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培训,文明的城管执法方式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城市治理虽然慢不得,但更急不得。”望着门外拥堵的街巷,王彬成的话语重心长。
(来源:中国建设报2015-11-12本报记者 刘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