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
他山之石,可否攻玉?
许多国家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城市管理执法体系,不断破解诸多城市发展难题。今天,我们以新加坡作为观察样本,管窥国外城市管理经验。
漫步在新加坡街头,让人惊叹的不仅仅是花园中的城市,还有她内在的健康。譬如小贩中心,就是非常独特的一景。小贩中心的美食,是新加坡海外游子魂牵梦绕的乡愁,也是外国游客津津乐道的新加坡特色。
回顾新加坡的小贩管理历程,她经历自由生长、政府干预和政府规范三个阶段。
新加坡建国之初,随处可见挑着担子四处占道经营、沿街叫卖的小贩,食品卫生状况堪忧。1971年起,新加坡政府通过建立小贩中心和集贸市场、逐步把自由生长的小贩引入市场,从“以堵为主”转变为“疏堵结合、先疏后堵”,因此形成了新加坡独特的饮食文化。
在设立小贩中心的同时,陆续向街头摊贩发放牌照,要求申请设摊资格均以获得本地户籍或居住权为限,优先照顾本地户籍的弱势群体和法律法规明确的群体,但对外来人口并不开放。如果流动摊贩违法经营,将面临严厉的处罚。
摊贩获得合法身份以后,相关管理同时跟上。该国环境发展部下属的小贩署负责管理各种摊贩。譬如,限制流动摊贩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经营,并且要符合一定的卫生健康标准。把市区划分为“绝对禁止区域”、“相对禁止区域”和“疏导区域”几类,根据路段管理标准来控制流动摊贩。这些法规对摊贩管理的规定非常细化。
新加坡摊贩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民生为大”的发展理念,值得国内摊贩管理部门借鉴。新加坡环境发展部部长傅海燕认为,实现摊贩的经营和城市有序管理的双赢,务必要完善城市摊贩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通过立法明确管理主体;明确开放的经营项目范围,分区域和分时间段时间;明确收费标准与处罚规则;推进政策制定和城市管理的社会化;构建社区机制,增强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对商贩的宣传和管理,扶持和利用摊贩协会来对摊贩进行教育和引导。
当下,小商小贩占道经营成了城市管理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管理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事件常常成为舆论关注热点。新加坡的实践告诉我们,为百姓提供公共服务是管理者的职责,城市管理理念应从“管理”向“服务”转变,应为小商小贩提供规范的定时、定点摊位,实行有序开放、许可经营制度。实践证明,通过统筹兼顾,充满感情地去寻找解决城市发展中难题的有效路径,就能赢得百姓支持,提高“和谐城市”建设的美誉度。龙金光
160 个小贩中心成新加坡景点
(来源:南方日报)
出国行走,大抵有两个心愿:一是能尝到当地独具特色的美食,二是花费能够尽可能做到物有所值。新加坡的小贩中心不但让这两个愿望尽数实现,其中透露出来的城市管理经验也让人受益匪浅。譬如,新加坡对从事食品类的流动摊贩,已经全部引入到小贩中心进行集中经营与管理,如今的小贩中心成为新加坡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景”;未入中心的流动摊贩,分别持有工匠、报纸、冰冻甜点、流动车以及其他类别共五种牌照,新加坡政府对这五种牌照采取严管、控制和规范等管理策略,根据路段管理标准来控制流动摊贩。
措施 熟食档全部进入小贩中心
上月初,南方日报记者随“第七届中国新闻工作者采访团”访问了新加坡。漫步在新加坡街头,鲜见沿街叫卖的小贩,小贩中心倒是随处可见。无论是在组屋区还是商业街,旅游景点还是商务办公楼,通常都有由经营不同饮食的摊贩组成的小集市,被称为小贩中心或者熟食中心。
比如,新加坡城市中心的牛车水,就有一家小贩中心。这里的面积约2000平方米,看起来整洁卫生。约80个铺位由不同摊贩经营,形成错位竞争。里面的食物选择繁多,有中餐、马来餐、印度餐、泰国餐等等不同风味饮食,产品从主食小炒到饮料甜品,样样齐全。
记者点了一碗米饭,花费3新元,从点餐到进餐一般在8分钟左右。期间,只见周围公司的职员陆续进来,点上一份中餐或是米粉,匆匆吃完,便又回去工作。陪同记者进餐的新加坡新闻及通讯部职员张彩鸾介绍,类似牛车水这样的小贩中心目前有160个,遍及新加坡各个角落,主要经营各种美食。
小贩中心物美价廉、就近方便,堪称新加坡人生活起居不可或缺的“大食堂”和“公共客厅”。市民之所以如此青睐小贩中心,除了设点多、消费方便外,更因为无须担忧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据介绍,上世纪七十年代,新加坡政府致力于重新规划建设花园城市的目标,将街头的无证摊贩迁移到政府统一建造的小贩中心。目前,政府已投资建立160个小贩中心,完成了小贩的迁移计划,使流动食品摊贩纳入政府集中、有序、规范的统一管理之中。在早期引进小贩的实施过程中,新加坡政府以优惠津贴“收编”街边小贩。比如原市场价600新元的摊位费,政府会以200新元左右价格租给小贩,这一政策连续实施了20年后,目前已经取消。
与此同时,对引进小贩中心经营的店家,新加坡首先组织进行一些非常基本的训练,比如要懂得基本的食物处理等卫生知识。
“这些小贩同样都要纳税。”张彩鸾称,小贩如果以个体户的身份,一年的收入如果超过三万新元的话,就需要交个人所得税。
监管 超45岁食肆小贩须照X光
引导小贩进入市场集中经营的同时,新加坡在监管上做到了制度化、全程化、集约化,并有很强的操作性。
张彩鸾介绍,小贩中心由环境发展部下属法定机构环境局主管,由小贩署具体负责管理。环境局在新加坡划分五个管理区,内设小贩中心管理机构。此外,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在组屋区拥有一批小贩中心和巴刹(集贸市场)的产权,负责场所的环境卫生;小贩中心所在的市镇理事会负责小贩中心外的环境卫生。
新加坡对小贩中心食品卫生管理严格,要求既要保持食物和摊位干净,也要保持个人整洁,还要接受食品卫生教育,不断改进摊位卫生状况。
记者注意到,每家食品摊位皆在其显眼的位置贴出评级,有的是“A”,也有的是“B”级。一家名为“老火汤”的食品店的老板张志良告诉南方日报记者,新加坡出台的《环境公共卫生法令》规定,所有饮食店和饮食摊位分成A(优)、B(良)、C(中)、D(差)四个等级。这些等级根据评估得分一年评定一次。
具体的评估标准包括四个方面:如在管理和清洁方面,主要包括地板、墙壁、器具、食物准备台、排气系统、洗涤槽、垃圾桶、无非法扩建、无害虫出没迹象等九方面;在食物卫生方面,主要包括食物受恰当保护、使用干净器具、冰箱/冷藏箱清洁、煮熟和未煮熟食物贮藏恰当、储藏温度正确、其他用具。
除此之外,小贩署还制定了公共卫生条例,明确规定不准赤手处理食物;食物不超放,保持合适的温度;熟食必须放在生食品上面;不能使用破损餐具,食物处理场所必须清洁等,同时还加强对小贩的管理,规定所有小贩必须注射伤寒预防针;45岁以上小贩必须照X光检验是否有结核病;所有小贩必须上食品卫生课程等。
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从2001年开始翻新小贩中心,计划投入4.2亿新元,耗时10年。6年下来,不少小贩中心已装上空调升级为食阁。
处罚 准备食物时抽烟将扣4分
小贩中心内为何能保持清洁干净,没有垃圾?又如何确保摊贩不销售变质食品?据介绍,新加坡实行犯规记分制度,凡触犯公共卫生条例而被法庭定罪,或以缴交罚款消案者,将一一加以记分在案。
犯规记分制度按照程度不同,进行不等的扣分。譬如说,售卖不洁、污染、不宜食用的食物等一经发现就扣6分;将污水倒入地面上也要扣6分。犯规程度普通一点的,比如储藏食物的方法不对,在准备食物时抽烟、吐痰、咳嗽、打喷嚏,等等,会扣4分。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新加坡《环境公共卫生法令》规定:执照持有人若违反法令或法令下所制定的条例,其执照可能被暂时吊销或撤销。凡在12个月内累计被扣除12分或以上者,其执照将暂时吊销两个星期;其后如果执照持有人12个月内又累计被扣12分或以上,第二次的暂时吊销将长达四个星期;如果执照持有人第三次在12个月内累计被扣12分或以上,其执照将被撤销。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除了对经营食品类的小贩集中引入小贩中心经营外,还颁发流动小贩牌照,分为工匠、报纸、冰冻甜点、流动车以及其他类别共五种。
新加坡环境发展部部长傅海燕介绍,目前在经营熟食的小贩已经全部引入市场,没有占道经营者了。但目前工匠、报纸、冰冻甜点还有占道经营的行为。不过,他们对流动摊贩实行有序、有限制的开放政策,限制流动摊贩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经营,并且要符合一定的卫生健康标准。把市区划分为“绝对禁止区域”、“相对禁止区域”和“疏导区域”几类,分别采取严管、控制和规范等管理策略,根据路段管理标准来控制流动摊贩。
此外,新加坡已经不再颁发占街的小贩牌照了,持有占道经营的流动摊贩,通常都是年纪很大的摊贩,执照通常是上世纪70年代期间获取的。
反响 何不成立城管巡回法庭?
专家认为外地经验值得学习
南方日报讯 (记者/黄少宏)本报推出的“城治——探索城市管理和谐之道”系列报道,昨日刊出以“城管管什么,谁来管城管?”为话题的报道,引起热议。专家指出解决当前城管执法手段不足需要在立法层面解决。而针对西安、长沙等地设立的城管巡回法庭,以破解执法困境的做法,专家也认为,这一理念值得借鉴和学习。
针对城管执法手段与方式方面的困境,网友@东明村支书在微博上称,“管理方式是改变的时候了”。
而广东大同律师事务所律师朱永平也认为,是目前的法律制度设计的缺陷导致城管执法的困境。他指出,香港专门管理小贩的食环署,对小贩是有检控权的,对于违法的小贩还可以申请法庭判其人身监禁。
不过,国内已经有城市开始探索这方面的改革。2009年,西安市莲湖区法院在全国首设城管执法非诉讼执行案件巡回法庭;2010年,湖南省首个城市管理巡回法庭在长沙市芙蓉区人民法院挂牌成立。今年,广东则在珠海成立了首个城市管理审判庭。
据报道,西安设立的巡回法庭在每一条街道的两端和中间各选一家有代表性的商户按照法律程序强制执行,通过一条街道3家个案的强制执行,经过集聚之后产生放大效应,产生乘方式的口耳相传,最终整条街道实现了规范化管理。
“这样的理念是对的”,朱永平认为,法庭的介入既有助于审查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保障公正性,也可推进其执行、避免冲突,值得广州借鉴和学习。
总策划:莫高义 张东明 王垂林策划统筹:姜玉龙 郑佳欣 黄少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