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临沂市城市管理局!

当前位置: 首页>>互动交流>>访谈交流>>正文
垃圾焚烧:现阶段最优选择
2014年06月03日   审核人:

来源:中国建设报

5月10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乡村民及附近地区人员因反对垃圾焚烧项目选址,发生聚众堵路打砸事件。这一事件再次将垃圾焚烧推上了风口浪尖,一时间,有关垃圾焚烧设施到底应该建在哪儿、焚烧技术是否可靠、焚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有多大等问题引发争论,众说纷纭,真假难辨。为此,记者采访了多位长期从事垃圾处理工作的专家学者和相关工作人员,请他们从专业角度回应社会质疑。——编者

垃圾焚烧技术在国外已发展了100多年,在德国、日本等国更是成了垃圾处理的“重头戏”,如今却在我国遭到了“冷遇”。那么,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有什么弊端?为什么要选择垃圾焚烧处理方式?优势何在?

垃圾总量不断攀升,垃圾填埋遭遇无地可埋困境

据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总量不断攀升,2012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到1.71亿吨,比2010年增长了1300万吨,增长速度有增无减,总量巨大。与此同时,在全国657个设市城市中仍有138个城市尚无垃圾处理设施,设施超负荷运行状况普遍存在。

填埋作为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长期以来是我国许多城市普遍采用的处理方式。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白良成表示,填埋过程因暴露的作业面大,尽管采取了诸多措施,恶臭仍难以有效控制,具有一定社会风险。加之人口密集城市的垃圾产生量远远超过填埋场承受能力,在场地需求难以保证的条件下,采取超量填埋办法增加了对自然环境污染的风险。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些特大城市和部分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纷纷出现了填埋土地告急的状况,一些城市的垃圾填埋场更是到了接近饱和的状态,如果没有新建处理设施,这些城市将陷入瘫痪状态。业界一致认为,如果继续走填埋的老路,大多数城市将面临垃圾无处可埋的困境。

资源化优势明显,焚烧是现阶段垃圾处理的最优选择

面对日益严峻的“垃圾围城”困境,不少城市近年来纷纷选择另一种垃圾处理方式——焚烧。白良成认为,采用可控焚烧技术,不仅可以通过高温氧化处理彻底消除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致病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占用土地资源,还可以有效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因此垃圾焚烧被誉为当今最佳适用技术。

据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益介绍,垃圾焚烧技术于1890年至1900年间起源于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经过不断进步、持续发展,目前已成为成熟可靠的垃圾处理主流技术之一。相比填埋处理方式,垃圾焚烧因具有用地省、处理速度快、减容效果好、污染物排放量低、能源利用好等特点,在国外人口密度高、经济较发达、土地资源稀缺的城市得到了广泛采用。

我国于1988年引进国外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经过20多年的消化和科技攻关,目前已基本掌握国外主流的焚烧技术,焚烧处理技术成熟,主要装备实现了国产化。业界普遍认为,填埋是垃圾处理的基础方式,是各种工艺以及应急的基本保障,焚烧是我国现阶段大中城市垃圾处理的最优选择,大力推进垃圾焚烧势在必行。

目前,各地的垃圾处理结构也在逐步调整,具有资源化优势的焚烧处理方式,在经济发达和土地资源稀缺地区逐渐成为主流。根据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我国已投入运行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有178座,总处理能力为日处理垃圾15.6万吨,总装机量约为3.44万兆瓦,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江苏、浙江、广东三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数量最多。

利益难平衡、信任存危机,垃圾焚烧设施建设频频受阻

然而,在各地陆续兴建垃圾焚烧厂的同时,由此产生的争论、冲突愈演愈烈,垃圾焚烧设施建设频频受阻,甚至个别城市已建成的设施难以正常运行。反对建设垃圾焚烧厂的理由,也从最初单纯的周边居民担心污染自家环境的“邻避现象”,逐渐演变到房地产开发商等利益群体推波助澜,再到如今民众对政府决策、监管产生的信任危机。

究其原因,张益认为,一是部分焚烧设施标准较低、运营不善、污染超标;二是部分项目选址过程不够公开、环境评价不够规范,运营选择性达标;三是房价攀升提高了公众对环境价值和环境质量的预期,同时公众对环境利益的自我维护意识日益增强;四是缺乏公平合理的补偿机制和平等有效的沟通机制;五是焚烧产生的二噁英等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被人为误导和放大,令周边居民感到恐慌,进而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演变成有组织的群体性事件。

“邻避现象”在国外也有,但近几年在我国比较盛行,已从PX化工项目到垃圾焚烧项目,并逐步向“疑似污染”的新建项目扩散。特别是在一些地方,民众“上街一闹”,官方随即宣布项目下马。张益表示,这种“一闹就停”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各地的抗议潮,如果任凭这股风气盛行下去,将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失序和垃圾处理的困境。推进垃圾焚烧,破解“邻避现象”,需要政府的智慧和决心,需要媒体正确的宣传和引导,需要科学透明的决策和操作,需要各方利益的兼顾和平衡,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