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中共中央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这一论述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为此,本刊特别约请戴木才研究员就此话题展开论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对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虽然具有不同的历史内涵,但在本质上必然是一脉相承的。一般而言,“社会主义”作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其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必然贯穿于新民主主义始终。在一定意义上,必然成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内容。
一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体系是新民主主义时期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石。我们党自1921年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明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经过我们党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的艰辛探索,并通过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一系列斗争,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理论基石。
二是“为人民服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容和精神动力。马克思说:“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著名的演讲《为人民服务》中,毛泽东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毛泽东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价值取向,为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是推翻“三座大山”、最终建立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和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三座大山”。正是基于这种清醒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明确中国革命的目的是最终走向社会主义,建立人民共和国。
四是集中体现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纲领。毛泽东对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目标进行了深入思考,响亮地提出了“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纲领。他说:“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深刻、集中、高度地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针对性强,价值指向明确。
五是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就非常重视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党员干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写下了《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等光辉著作,号召共产党员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做道德高尚的人;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要有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修养。”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我们党提出了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传统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我们党胜利地完成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第一大历史任务。之后,我们党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转变。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奠定了政治前提、物质基础和文化条件。
一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得到广泛深入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指引中华民族走向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科学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在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进行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开展了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知识分子等一系列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雄厚基础。
二是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设想。新中国成立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我们党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旧中国的贫穷落后和一穷二白,我们党把走向繁荣富强作为国家建设的最主要的现实目标,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上,我们党于1964年12月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战略目标,成为一面动员、凝聚、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精神旗帜。
三是广泛开展了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开展了广泛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道德领域除旧布新,宣传和发展新的思想道德观念,涌现出了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南京路上好八连等一批社会主义道德的先进典型,在全国形成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等优良社会风气。
四是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从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前,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展开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石油工业、“两弹一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伟大的时代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品质,培育了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典范。
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了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以“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断和战略任务。
一是始终坚持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主导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和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根本上扭转了“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通过拨乱反正,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地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和发展。
二是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渐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的主要内容,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确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
三是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地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道,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四是高度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风尚中的引领作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褒荣贬耻、扬荣抑耻的思想,继承了我国古代的“知耻”文化传统,同时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确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是提出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以“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三个倡导”这一明确表述,并强调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思潮更加多元多样多变,各种观念相互交织、碰撞、影响,迫切需要主流价值观念的引领,新风正气的形成。《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印发,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必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加广泛地走向社会生活的实践层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迎来新的高潮。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 戴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