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临沂市城市管理局!

当前位置: 首页>>城管之窗>>新闻发布>>正文
93个停车场!临沂中心城区试行24小时免费停车
2024年07月18日   临沂市城市管理局网站 审核人:

2024年7月17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治理工作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徐勤勇市治堵办主任、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国富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 刚市城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韦 伟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缪兴智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党委委员、副政委

主持人

周晓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沂蒙精神研究中心主任

徐勤勇(市治堵办主任、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2023年以来,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部署安排,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广泛凝聚各方力量,按照“1345”工作思路,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中心,聚焦“停车、公交、道路”三项任务,突出“学圈、医圈、商圈、景圈”四大区域,创新“内畅外联”五网共治模式,积极探索“幸福之城、畅行临沂”交通拥堵治理新路径。

据百度地图《2023年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显示,我市中心城区通勤高峰和周末交通拥堵排名在全国百城中实现“双下降”,综合降幅位居全省前列。今年上半年,中心城区通勤高峰平均交通拥堵指数1.33,同比下降5.67%。

下面,我来向各位具体介绍一下交通拥堵治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实体规范运行,创新构建“上下一体”联动治理网

统筹交通拥堵治理“一盘棋”,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各区设立专门机构,市区一体、联动推进。一方面,突出谋划引领。聚焦“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将交通拥堵治理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民生实事和全市“一部门一改革”重点任务,每年制定重点工作推进计划,在主题教育中开展“百日攻坚”行动,累计实施160余项治理任务。另一方面,用好民意手段。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服务于民”,依托“热线·首发”等平台,开展“我为治堵献一策”“我为停车‘开良方’”等问计问策活动,聘请“市民监督员”20名,累计征集对策建议9万余条,转交办理6万余条。

二、坚持停车均衡供给,创新构建“便民利民”静态交通网

一是做大停车“增量”。树牢“绿地+”“林荫+”停车建设理念,开展“拆旧多建绿荫停车”行动,加大公园绿地、体育健身等场所停车设施建设,新增公共停车位1.37万个。二是盘活停车“存量”。持续提升公共资源利用效率,开放共享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位4000余个;针对老旧小区、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规范设置限时停车、夜间免费等路内停车位6000余个。三是挖掘停车“潜量”。修订《临沂市城市停车设施管理办法》,开展建筑工程配建停车设施、停车服务收费等专项整治行动,搭建智慧停车服务平台,启动110处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设施联网改造,多部门联合发布倡议书,引导各类市场调节价停车场降低停车费用,部分区域“停车难、停车贵”问题初步缓解。

下面,向大家发布一项停车惠民政策:为进一步缓解群众停车难题,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自今日起至12月31日,中心城区范围内市级管理的93个政府定价停车场、7660个停车位,试行24小时免费停车政策,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便利。下步,我们将根据试行效果和群众需求,逐步延长免费时限,扩大覆盖范围。

三、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创新构建“公交+慢行”绿色出行网

一方面,塑造“临沂公交特色品牌”。聚力将公交打造成为“群众的专车、流动的名片、城市的窗口”,继续实施早晚高峰和节假日、双休日等免费乘车政策,购置新能源公交车440台,调整优化“快干支微”等常规线路135条,开通“公交+助学、助医、助商、助旅”等特色线路152条,2023年实现客流量8682万人次、同比增长32%;今年上半年实现客流量5980万人次、同比增长61.7%,日均客流量32.86万人次、同比增长60.8%,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构建绿色慢行交通系统。启动慢行交通系统专项规划编制,大力推行“两轮公交”出行方式,实施共享单车进北城和公共自行车扩面行动,着力打通市民出行“最后100米”,累计投放公共自行车3万辆、共享单车1.56万辆,日均骑行6.3万人次,绿色低碳出行成为群众生活新风尚。

另外,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我们积极探索建立涵盖公共交通、骑行、步行等多种出行场景的碳积分体系,以积分的形式兑换相应权益,激励更多的群众养成绿色出行习惯。目前,依托“临沂公交”APP开发的碳积分系统,正在进行内部测试,将于近期公开发布。

四、坚持道路提质扩能,创新构建“高效快捷”城市道路网

一是提升道路能级。2023年以来,建设完成7条规划道路、2条快速路改造工程、4处人行过街通道、2处交叉路口优化改造,打通断头路16条。年内再推进3条重点规划道路和5处人行过街通道建设,改造6处交叉路口和12处林荫护学步道,打通20条断头路,不断完善路网结构。二是强化智能管控。加快“交管大脑”建设,升级完善视频监控、智能信号等功能,优化设置706个路口信号配时方案,调整68条道路“绿波”设置,年内再打造5条绿波带示范路,实现区域交通协同联控。三是推广事故快处。依托“交管12123”APP,全面推行轻微事故视频快处,平均处置用时缩至5分钟,累计快处轻微事故4.2万余起,有效避免因次生事故引发的道路拥堵。

五、坚持“四圈”同向施治,创新构建“可感可享”样板示范网

一是“学圈”方面。以临沂北城小学、临沂第三十五中学为试点,通过“助学公交”为牵引,采取“1+4+X”校内外交通综合缓堵措施,“一校一策”推动中心城区900余所学校开展交通拥堵治理,学校周边平均拥堵时间缩短了20分钟左右,“学圈”交通拥堵治理事项满意率达98.2%,成为重点区域交通拥堵治理的示范。二是“医圈”方面。以市人民医院解放路院区、北城院区为试点,带动15家医院“一院一策”开展交通拥堵治理,实施优化路网结构、加强停车管理、强化医院自治等举措,不断改善群众就医出行环境。三是“商圈”方面。以打造解放路智慧商圈省级试点为契机,推广泰盛广场智慧停车管理模式,“一商一策”推动7处商业综合体开展交通拥堵治理,切实满足群众消费出行需求。四是“景圈”方面。今年我们将“景圈”一并纳入治理重点,“一景一策”制定新琅琊不夜街区、临沂动植物园等6个景区综合缓堵方案,有效提升道路通行秩序。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交通拥堵治理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长期性工程,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城市发展、群众期盼和出行体验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比如部分重点区域治理效果并不明显、城市路网结构还不合理、停车资源供需尚不均衡、公交线网体系仍不完善、智慧交通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等等。

下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交通拥堵治理部署要求,用好“热线·首发”等平台,广泛征集市民意见建议,准确掌握群众出行需求;同时,会同各成员单位继续聚焦重点环节、关键领域,坚持问题导向、树牢优解思维,持续深化攻坚突破,力争实现交通拥堵状况持续改观、城市运行效率明显增强、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答记者问

1

中国网记者提问:随着我市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停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请问,市城管局在保障群众停车需求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刚(市城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市城管局作为停车设施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停车设施建设和管理,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强引领。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停车需求,修订完善《临沂市城市停车设施管理办法》,进一步理顺市区两级管理体制和有关部门职责,积极破解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使用等难点问题,新增支持居民依法制定住宅小区停车规约,实现住宅小区停车管理和服务自治,有效规范停车管理。

二是加大停车建设强供给。坚持“公园+”“林荫+”理念,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林荫停车位、公共建筑配建停车位等建设,2023年累计新增停车位6745个(其中,林荫停车位4053个)。今年结合主城区新增37宗、2905亩城市预留地摸排工作,深入梳理空闲地块停车功能,因地制宜建设绿荫停车场,计划建设停车位1.29万个(其中,林荫停车位6545个)。截至6月底,已建成停车泊位6958个。

三是建立协商机制强管理。联合市发改委印发《临沂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提高停车免费时长,引导市场调节价停车场降低停车收费标准。会同市自规局修订《临沂市建设工程配建停车设施指标与准则》,提高居住小区、学校等停车设施配建标准。推行停车设施信息联网共享工作,整合优化停车资源,错时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位4000余个。

下步,市城管局将围绕停车建设管理等工作,重点加强《停车设施管理办法》普法宣传,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及线下普法活动,引导停车场规范经营、市民文明停车。同时,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制定《停车设施建设管理规定》和《停车设施信息联网管理规定》,为停车设施建设、数据共享、平台运用等提供强力支撑。

2

大众网记者提问:公安交警作为负责道路交通管理的职能部门,请问,在推进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方面,实施了哪些有效的管理措施?

缪兴智(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党委委员、副政委):

近年来,公安交警部门立足自身职责,内部挖潜、外部联动,不断深化疏堵保畅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显性用警,提升见警率、管事率。按照“警力跟着流量走”和“高峰站点、平峰巡线”等原则,将有限的警力用在路面,交警支队机关450余名警力下沉基层一线,参与城区高峰期拥堵路口疏导和节假日期间热点景区周边道路执勤,有效充实了基层执勤警力,保证高峰时段有人指挥、拥堵路段有人疏导。

二是“舒经活络”,缓解拥堵节点。不断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持续优化中心城区706个路口的信号配时和68条城区主干道的“绿波”控制,主干道平均车速由31km/h提升至45km/h,进一步提高了道路通行效率。同时,建立了交通事故快处机制,借助“交管12123”APP,全面推行轻微事故视频快处工作,印发《临沂市道路交通事故警保联动工作实施意见》,建立轻微道路交通事故“警保联动”处置机制,快速处理并疏通道路,最大限度减少因轻微事故引发的次生交通拥堵问题。

三是“动静结合”,规范交通秩序。扎实推进路内交通秩序整治,对交通流量大、拥堵易发的23条道路设立严管街,今年以来,共劝离违停车辆4.8万辆,查处9.7万起,有效保障道路通行效率。同时,综合考虑道路实际运行情况、周边停车需求等条件,并结合12345中群众反映比较多的诉求,规范路内停车泊位设置,按照《城市道路路内停车位设置规范》,累计完成6000余个路内停车位的动态调整工作,缓和行车、停车之间的矛盾,规范文明出行秩序。

四是协同共治,推动共治共享。公安交警密切配合各级各部门,健全“警校”“警企”“警保”等合作机制,印发《全市学圈、医圈道路交通拥堵治理“专项深办”工作实施方案》,对学圈、医圈周边的堵点、乱点进行联合疏导和劝离,引导车辆规范停放,做到即停即走、快速通行。联合教育部门、公交集团为30所学校开通助学公交线路60条。在城区28条道路,设置早晚高峰期限时公交专用道300余公里,保障公交优先通行,提升道路利用率。

下步,将持续做好交通拥堵治理各项工作,久久为功,为市民营造更加有序、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3

大众日报记者提问:学生安全出行关系千家万户,请问,去年以来我们在治理学校周边交通拥堵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国富(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一直以来,市教育局将学校周边交通拥堵治理当作重要民生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顶格推进,建立完善“市级推动、县(区)级统筹、部门联合、学校落实”工作机制,制定印发《临沂市中心城区学校周边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方案》,明确交通设施供给、交通组织管理、宣传教育引导等6大类18项具体工作任务,实施源头治理、精准治理,全力打造交通拥堵治理“学圈”示范。具体做了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政策惠民,实现助学公交增效扩面。结合学生、家长诉求和学校拥堵实际,联合市公交集团等单位开展调研摸排,不断推动免费助学公交开通,通过志愿队伍护学、公交进校园、碳积分兑换激励等措施,保障学生就学安全闭环,进一步提高助学公交吸引力,先后在中心城区30所学校开通60条助学公交线路,日均乘坐学生1.2万余人次。同时,创新实施“公交+校车”衔接互补助学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接送服务,累计开通43所学校、165条校车线路,日均乘坐学生9000余人次。

二是优化学校管理,深入挖潜校内通行潜能。统筹学校规划设计,科学提高新改建学校停车位配建标准,加大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距离,预留接送学生停车区。加强错峰上下学以及师生错时离校管理,指导学校合理设置2—3个课后服务结束点、错时放学间隔时间增加10—20分钟左右,分班级、交通方式、路队方向等设置学生接送区,实现家长错时抵达、错峰接送。深入开展现场调研,积极挖潜学校内部通行空间,通过打造“学生地下接送系统”、增开校门、开设便学通道等方式分流学生,学生出入校效率提高10%,形成公交助学“北城模式”、绿道护学“西郊经验”、增门分流“朴园路径”。

三是坚持协同发力,优化校园周边出行环境。建立沟通联动机制,协同城管、住建等单位“一校一策”制定学校周边“微创治理”方案,推动在学校周边改造林荫护学通道、修建林荫停车场、建设过街天桥,上下学期间,车辆通过校园门前道路平均用时由10分钟缩短至4分钟左右。加强“警校家企”安全护学,实行若干交警、辅警及教干教师、志愿者的配备和规范管理,定责、定时、定点在校门口执勤,强化学生管理和交通引导,为学生安全出行撑起“平安伞”。

四是突出课程育人,倡导文明交通绿色出行。将文明交通绿色出行纳入学校德育和安全教育课程,全面推行“1530”安全教育模式,加强绿色安全出行宣传教育,引导学生采用步行、助学公交、自行车等方式上下学,带动减少使用私家车。加强日常提醒教育,倡导接送家长靠边停车、即停即走,服从现场交警指挥,引导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以及道德模范等先进代表,积极带头宣传和践行治堵举措,形成共治合力。

下步,我们将紧紧围绕提升群众校园周边出行获得感、满意度,“一校一策”持续开展交通拥堵治理,突出公交治堵、管理治堵、工程治堵、宣传治堵,全力优化校内外交通组织、停车供给、出入管理等,进一步打造安全畅通、文明有序的校园周边出行环境。

4

山东省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医院及周边交通拥堵问题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面大,请问,在缓解“医圈”交通拥堵方面,我们打算重点抓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韦 伟(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随着就诊人数的增长,“医圈”交通拥堵问题倍受社会关注,医院停车难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看病就医体验。为有效解决“医圈”交通拥堵,我们明确了城区15家医疗机构作为交通拥堵治理重点单位,按照“一院一策、患者优先”的工作思路,开展了治理工作。

一是扩充停车资源。利用闲置空地,拆除闲置设施,累计增加医院停车位2284个。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山东医专附属医院还通过租赁周边停车场的方式,增加停车位1327个。

二是职工让位停车。鼓励医院职工通过乘坐公共交通、院外停车、错峰上班,腾出车位给就诊患者。15家医院均制定让位停车制度,让出停车位2300余个。

三是加强停车管理。城区医院共改造出入通道9处,新增即停即走停车点位6处,新增交通指示牌46个,有效提升车辆通行效率和车位周转率。

四是拓展公共交通。协调市公交集团调整新增医疗机构周边经停公交线路24条,配合市城管局在医疗机构周边规划建设共享单车停车点位12处。

下步,针对群众看病就医较为集中的市人民医院解放路院区、北城院区,市中医医院解放路院区,山东医专附属医院等医疗机构,我们将围绕就医高峰时段交通拥堵、车位紧张等问题,持续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医院停车设施。推动医疗机构停车场改造升级,解决停车位规划设置不合理、出入口设计不科学等问题。通过拆除闲置设施、围挡,疏通院内道路,打通院内交通堵点,解决医疗机构内部车辆循环不畅、通行受阻等问题。

二是推进智慧停车管理。推动医院停车场智能化改造,完善信息化建设,有效减少车辆出入、停车和寻车时间。推进“就诊预约+停车”系统建设,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预约登记,即可实现快速通行。

三是实施停车专业化管理。引进专业化管理团队,对医院停车管理人员开展能力提升培训,对停车管理难度较大的医院进行科学管理。

中心城区试行24小时免费停车优惠政策停车场统计表

关闭窗口